首頁
會員專區 登出
關於"葉金川",共有79筆資料

公益的路上:董氏關懷你我的健康

健康的重點就在於懂得預防,董氏基金會在預防醫學的衛教基礎上,為國人的健康做了很大貢獻……
2017-03-07

生病,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課

電視上,看到李開復侃侃而談,他得到淋巴癌,經過治療及休養17個月後,復出工作,詳述他人生和工作態度的轉變。我想,似乎也該寫下我的情況,一些我主觀自覺的改變。2014年年底,我得到和李開復同一種癌症,但我很幸運的是我早發現,是第二期,前後治療時間大約半年,包括兩邊眼睛開刀、電療和標靶治療。2015年6月25日做完最後一次的標靶治療,應該算是痊癒了。在治療期間,我沒有告假休息,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我生病了。2015年6月底時,我辦了一個生日派對,告訴大家我生病了,但同時也告訴大家我好了!
2017-03-03

抗癌鬥士用生命疾呼:戒菸及早,健康美好

戒菸的好處除了「省錢」,還有再多錢也買不到的「健康」!戒菸不但讓自己大大降低罹癌的機率,二手菸對朋友、三手菸對家人的毒害也會煙消雲散,每年還能減少一成的火災發生,好處多到說不完。
2017-01-24

尋找生命中的精彩

葉金川教授,這位在SARS期間穿著T恤,戴著口罩,隻身走進和平醫院的鐵漢,在六十歲完登百岳時留下這段文字,「我希望這一輩子留下感動自己的事情,登百岳,不只是爬山而已,是帶著夢想,尋找生命中的精彩。」
2017-01-23

人因被需要而活出意義

孤寂是健康最大的殺手,凡當過兵的朋友都知道,軍中最嚴厲的處罰就是關禁閉。挪威殺人魔布列維克被判終身單獨監禁(北歐國家沒有死刑),不得與其他囚犯接觸,日子過得生不如死,因此控告挪威政府不人道;法官也真的判他勝訴,不再單獨監禁。吾等「老者」退休後,最怕沒有家人及老友相互關愛(包括抬槓),金川兄出書不忘囑咐老友寫序,真是一大樂事。
2017-01-23

人生沒有缺憾

過了六十五歲,大部分人都在原有的職場退休了;六十五歲以後的退休生活要怎麼過,人生才會沒有缺憾呢?我說說一些自己的看法。
2017-01-23

實踐生命的感動

在六十多年的攝影人生中,我體會到:夢想,不會一下子就看到成果,一定要花時間去做、去執行……
2016-03-28

「行男百岳物語」這股流行風

對向來被外界認為不爬、不跑、不走、不運動,只為提倡「運動紓壓」,才開始認真看待運動這件事的我來說,編一本關於登山的書,其實是有點冒險的。但要如何不負所託,給自己一個「登高」的使命呢?我想,或許把這群山友講的登山行話,轉換成非登山者有興趣閱讀的文字,甚至能因而領略當中的美景與愉悅,就是這次計劃的「行程」了!
2010-07-07

心情不好,動一動吧!如果你是鬱悶的台北人,想想是不是少了運動這個習慣……

台北市民較高雄市民憂鬱,而高雄市民比台北市民較多運動,這是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進行的「台北市與高雄市民眾運動習慣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」調查結果的發現,有運動習慣的高雄市民為50.3%,台北市民為44.1%;每週運動一天以上到每天運動的高雄市民達70.1%,台北市民為63.4%。
2009-12-15

另一種視野

「日子難過,別讓心也難過」是衛生署葉金川署長針對失業者的心理議題入鏡拍攝的公益廣告片,五月中旬發表會後,他順手給了我一篇文章「轉動關懷,轉動愛」。我有些驚訝在這麼快與忙碌的工作步調下,他還持續寫文章。他說:「當然」
2009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