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會員專區 登出
關於"肺",共有274筆資料

防易猝死的主動脈剝離,心肌梗塞,肺栓塞等心臟病 別疏忽身體警訊

據衛福部2022年中最新統計,心臟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,2021年死於心臟疾病者為21,852人,再加上腦中風、高血壓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,一年約造成4.7萬多人死亡,致死率僅次於癌症。之前藝人黃鴻升(小鬼)及凱渥男模張誌軒皆因急性心臟病猝逝,究竟這些疾病有什麼前兆?當身體出現異狀時,又該如何自救?(2023.2.1更新)
2022-12-13

小孩呼吸道感染住院暴增!防範流感、氣喘、肺炎鏈球菌、呼吸道融合病毒這樣做

新冠防疫措施逐步鬆綁,但免疫負債加上防疫鬆懈,醫院湧進大量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」、「流感、副流感病毒」、「肺炎鏈球菌」的小孩。上述疾病及過敏性鼻炎、氣喘症狀為何?過敏體質的幼童,怎麼防範呼吸道感染?若孩童感染,父母如何照顧?請看醫師建議!
2022-11-18

讓孩子遠離流感風暴,8招對抗冬季流行病

氣溫逐漸下降,流感高峰期即將到來,擔心又要三天兩頭帶小孩跑診所了嗎? 小兒科醫師建議你,保持良好衛生習慣、定期施打疫苗,就能戰勝流感,保護孩子不生病。(2022.11.18更新報導)
2022-11-15

易過敏、咳嗽別生吃梨子來潤肺!中醫師傳授秋天防乾癢及養肺之道

時序已過寒露,早晚天涼,不少人喉嚨不適、感冒會吃梨子潤肺,中醫師提醒,易手腳冰冷、體質較涼、易鼻塞、咳嗽、過敏者,不適合直接吃梨子,而秋季盛產的柿子也不能多吃,以免消化不良。秋天想防皮膚乾癢及養肺,快跟著中醫師吃對9種食物及按摩「
2022-10-13

新冠肺炎康復後卻累又喘?5量表檢視恢復程度 及早治療長新冠

新冠肺炎解除隔離後3周內,一般能恢復至正常功能,若新冠肺炎康復後,還是常感到疲累、胸悶、無力,建議自填5個量表,評估是否至復健科進行心肺、認知、吞嚥等復健,減少「長新冠後遺症」及未來長期醫療與照顧的需求。
2022-09-28

5招防長輩吞嚥困難 光調坐姿就能改善

研究發現,吸入性肺炎患者超過一半有吞嚥困難,吞嚥要靠肌肉幫忙,老化常見的肌肉量下降會導致臉部肌肉與口咽部肌肉無力,影響吞嚥功能導致營養不良,之後更是與「肌少症」互相影響。肌少症目前無藥物可醫治,最有效的方式是飲食和運動預防和延緩,以下5招能預防長輩吞嚥困難。
2022-09-07

吸入性肺炎過半是吞嚥困難所致,8項警訊自我檢視

你曾被食物或水嗆到嗎?老化會使吞嚥的生理和神經功能產生變化,包含牙齒功能不好、唾液分泌減少、口腔內感覺變差、舌頭力量減少等,這種退化現象日文稱作「老嚥」。吸入性肺炎患者,超過一半有吞嚥困難,當長輩出現8大吞嚥警訊,最好及早處理改善!
2022-08-29

5個月大嬰新冠康復後染MIS-C 醫籲出現5症狀 爸媽要警覺

一名5個多月大男嬰曾染新冠但已康復,最近發燒、咳嗽、腹瀉,花蓮慈濟醫院確診為MIS-C,是全台最年幼案例。住院12天治療後已康復出院。醫師提醒家長,如果孩子發燒且合併眼睛充血、長紅疹、活力變差等症狀,要儘快就醫。
2022-07-15

吸菸增新冠重症風險!研究證實每天6根菸 死亡風險飆10倍 醫籲快戒菸

台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發表專論「吸菸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」,刊登在新一期《台灣家庭醫學雜誌》,舉各國研究證實吸菸抑制肺部免疫力,增新冠肺炎(COVID-19)感染、重症及死亡風險!醫界籲「新冠疫情嚴峻,正是戒菸好時機」!
2022-06-08

戒菸抗新冠肺炎 5/1前報名戒菸就贏再抽30萬獎金

臺灣正面臨新冠肺炎疫情,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住院風險為不吸菸者的1.8倍,每日吸菸超過20支者,染疫後死亡風險更高達6.1倍,5/1前 報名2022戒菸就贏,不僅能抽30萬獎金,還能減少新冠病毒感染住院、防止重症與死亡!
2022-04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