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會員專區 登出
關於"憂鬱症",共有378筆資料

孩子少憂鬱,董氏有方:樂動校園,用趣味讓學生跑起來!

憂鬱情緒及憂鬱症的問題,不只會發生在成人身上,根據董氏基金會歷年的調查(2002、2004、2010、2011)發現,台灣青少年中平均每5位就有1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專業協助。而情緒障礙的問題,容易使青少年產生偏差行為,小則出現家庭、人際關係的溝通不良,大則如藥物濫用、自我傷害、虐待、犯罪及暴力等。
2018-03-04

憂鬱的學前教育老師,可能讓孩子產生失控或焦慮的行為

研究發現,課堂教師或家庭托育的老師若有憂鬱情緒,會導致幼兒教育環境氣氛不良,孩子可能感染或模仿老師的負面情緒及行為,產生攻擊性、生氣和失控等外顯行為,以及憂鬱、焦慮、悲傷和退縮等內化行為,值得家長注意。
2018-02-26

夏季生產的孕婦,容易罹患產後憂鬱症?

生產季節也會影響產婦心情?根據一篇2017年10月發表於《美國麻醉醫學會年會》的研究指出,在春季或冬季生產的女性,其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較低。
2018-02-08

重度憂鬱症會痊癒嗎?

憂鬱症可分為5類,分別是「身體疾病導致的憂鬱症」、「藥物導致的憂鬱症」、 「重度憂鬱症」、「輕鬱症」及「不典型憂鬱症」。除了身體疾病與藥物導致的憂鬱症,應根據病因對症下藥,最需接受治療且最易造成自殺的是「重度憂鬱症」,將不易痊癒且有慢性化的可能。 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國家精神神經研究中心,最近發表重度憂鬱症患者2年追蹤研究的預測指標,共完成117位個案,其中83位症狀緩解,34位未能緩解。
2018-01-23

誰能拉自殺危險群一把?

國內外的研究顯示,自殺與情緒有很強烈的關聯。憂鬱症個案若生性悲觀、激進或自我控制能力欠佳,很容易在遇到經濟困境、生活重大事件,如:失落或人際關係不良時出現自殺行為。今年8月,美國一本專業期刊發表預測自殺行為的危險因子依序為1.曾出現自殺行為;2.個案本身主觀感受到明顯的憂鬱症狀;3.尼古丁或酒精依賴者。
2018-01-22

協助關節炎患者,遠離憂鬱症,找回生活重心

退化性關節炎不只是老年人的「專利」,年輕人也會發生!由於行動不便,患者易有憂鬱症。到底該怎麼幫助患者調適情緒,找回生活重心!
2018-01-16

壓力大?!休假與均衡飲食讓你不失控!

新的一年,許多人都會訂下新目標,對於忙碌的上班族而言,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應該是最期待的目標吧。面對生活、職場的壓力,如何找到有效及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呢?
2018-01-12

憂鬱症與慢性病共病比例高!該如何改善,克服「心流感」?

還以為憂鬱症只是情緒問題嗎?下面這篇研究可能會顛覆你的想像!根據2018年1月最新一期《大家健康雜誌》報導,一篇由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院發表於《加拿大醫學會期刊》的研究指出,相較於沒有情緒疾患的人,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死亡率,而且這種狀況在女性中更明顯。
2018-01-10

全球化憂鬱症防治

小時聽長輩介紹高雄火車站時,都說日本人很會計算成本,並早在日據時代就規劃好未來50年的人潮、流量,不需一再修改。而在設計心理衛生政策未來執行方向時,也需有如此遠大的眼光。雖然我們也不怕犯錯、不怕修改,但大方向一旦走偏,造成的社會成本是很可觀的。今年在香港參加SEBoD(亞洲減輕憂鬱症社會經濟負擔研討會)時,看到世界衛生組織在憂鬱症研究上已進入全球化,且即將發表研究成果,在亞洲,幾乎所有國家都面臨憂鬱症患者及其社經負擔急速增加的情形,由於各國文化及政策策劃人不同,便有各自的憂鬱症防治策略。
2018-01-04

憂鬱蔓延大學城?引爆點是失戀、人際困擾、還是就業壓力?

大學,是青春的尾巴,人生中最璀璨的「黃金時期」,但台灣的大學生,近乎4人就有1人憂鬱情緒嚴重,需專業協助,令人不禁擔憂,大學生怎麼了?灑滿陽光的校園裡,為何蒙上憂鬱陰影?留著一頭飄逸長髮的林芳靜,打從大一剛入學,就因個性開朗,很快與班上同學打成一片,假日也常與一掛好友出遊烤肉,感情融洽。但是,升上大二後,同學發現芳靜跟以前不一樣了,上課時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默默不說話,下課後也不和同學互動往來,臉上的笑容變少,看起來好像很累的樣子。
2017-12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