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會員專區 登出
關於"心",共有1639筆資料

和孩子的心更靠近,親子溝通怎麼說?

維持孩子的親密關係,從每天與孩子的談心開始。孩子開始上學甚至到青春期,如何和孩子更親近呢?面對孩子的成長及變化,父母的談心方式可不能總是「今天過得如何啊?」這樣的問話,當心碰上孩子青春期、叛逆期的轉變而碰壁,如何更靠近孩子的心,父母如何接招?
2018-09-10

不喜歡自己、覺得自己不夠美,如何重拾自信?

根據董氏基金會2014~2016年進行的調查,「外表」是高中女生不喜歡自己的壓力源榜首(34.9%),平均每5位青少女就有1位不喜歡現在的自己。一旦缺乏自信,就容易落入「自我實現的預言」,總是覺得自己一定做不到,而無法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,因此,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是許多師長都應正視的課題。
2018-09-06

不只護腸,多吃蔬果讓身心更快樂

根據董氏基金會歷年臺灣身體快樂指數調查結果發現,有近8成民眾表示自己常容易感到不耐煩!僅不到4成對生活感到滿足或快樂;6成民眾常有腸胃不適的問題,約4成民眾有腹瀉或便祕的問題。
2018-09-05

青少年心事悶著,和家長的教養方式有關!

「開明」、「專制」、「寬鬆」與「忽視」,哪種管教方式會讓孩子和父母更緊密?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,平均每7個孩子就有1人有明顯憂鬱情緒,且多數孩子會優先向教養方式「開明」的父母談心,其次依序是「專制」、「寬鬆」與「忽視」的父母。
2018-09-03

老公失業家裡蹲,關心怎麼說出口

當另一半失業在家,該如何轉化他低落的情緒,做他的啦啦隊為他加油打氣?如果發生衝突或爭執,要怎麼接招,扭轉這場一觸即發的緊張關係? 勞委會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全台共有41萬人失業,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發現,每一名失業者,至少會讓周遭一個親人籠罩在「失業憂鬱」的陰影;換言之,全台至少有82萬人正遭受失業暴風的波及。
2018-09-01

老後生活,如何過得幸福健康?

你知道嗎?研究發現,懂得禪修或冥想靜坐的法師和修女,海馬迴記憶功能特別強,比較不容易失智。想要幸福終老,光是身體健康是不夠的,心理健康、精神愉快更是活躍老年的關鍵,而且不要等開心的事找上門,而是要主動尋找開心的事……
2018-08-31

獨居不等於孤單,這樣做活得更精采!

臺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,不少獨居長者缺乏親人照料,生活孤單無味。根據衛福部2016年統計,臺灣已進入獨居時代,4萬6千名獨居老人的身心照護問題,將成為社會隱憂。現在政府推動的長照計劃,緣起就是接連發生數起獨居老人來不及搭救的悲劇,假如不想成為子女負擔,就該提早為老後的獨居生活做好準備!
2018-08-31

懶散兒想創業,爸媽該把錢借出去嗎?

孩子長大後若陷入財務困境,常會向父母討救兵。倘若孩子借錢是為了要創業,且創業的原因是無法適應職場生活,家長究竟該不該借?如果想拒絕,又該怎麼說才能不傷感情?本文專訪兩位諮商心理師,教讀者如何溝通而不傷和氣!
2018-08-31

從飲食和運動著手,靠自己幸福終老!

常聽人說,上了年紀以後,吃得營養很重要!但到底該怎麼吃?怎麼計算營養吃得夠不夠?又該如何運動,才能對抗老化,愈動愈健康?老一輩的人常說:「養兒防老」,但在少子化的趨勢下,如果還以為養兒真能防老,可就大錯特錯了!由於現在社會競爭激烈,孩子在外地工作的比例甚高,要是自己身體出狀況時,孩子難以趕回身邊照顧,身為父母的你該怎麼辦?
2018-08-31

滑輪甜心王佳葳》小眾運動也能闖出一片天!

一位來自南臺灣的甜美女孩,三歲半時因父親買了溜冰鞋,從此跟溜冰及滑輪結下不解之緣。至今已練溜冰及滑輪超過17年,是速樁界的優秀選手。媒體常形容她外型與實力兼具,但大家不知道的是,在高三那年,她曾一人照顧同時生病住院的爺爺、奶奶和爸爸,壓力大到崩潰痛哭,也讓她被迫早熟。如今事過境遷,回首那段往事,王佳葳說:「最高興的是,現在自己可以賺錢分擔家計,不必讓爸爸一人扛。」
2018-08-30